秋田书屋 - 言情小说 - 与佛子连个麦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4

分卷阅读104

    不是什么简单事儿。因此,相较之下,他更为眼馋的还是淮城长公主手里的那支千机军。

可惜他屡屡蛊惑帝王,却未见成效后,忽而意识到,仅靠蛊惑还远远不够,兴许还需要更为致命的手段,让这位公主失去帝王宠信。

不过,让王符更为难以预料到的,却是这位不知隐忍、喜怒外放的长公主,居然隐隐有了和他夺取政权的局势。

未时,王符一撩衣摆越过内殿的门槛,于清光中瞥见了正将奏折缓缓翻过一页的公主,他眼中闪过些许晦色。

缓缓的,他想起了顾九思的话。

公主之贵,远过君王矣。

……

洛阳越临近正月,天也越发的冷了,一连几日都是白雪连绵。紫微城的红墙黛瓦被覆上了层层斑白的锦缎,在天辉破晓时,流光满目,晶莹明洁得宛若碎了遍地的琉璃。

姜昭不爱穿厚重的袄子,故而风一大,就受了点寒。这日她躺在床上喝了点姜茶,耳边尽是和尚叨叨絮絮的叮嘱,和尚近日似乎也忙得很,姜昭一闭眼都是他在和这个和尚那个道士,说些深奥得叫人听不明白的话,她听不懂,但也晓得不能扰他分心,所以甚少唤他。

细细算来,今日真是他们难得一次的交谈。

她捧着盛着姜茶的瓷杯,连连应是。其实自从母后去了行宫修养后,就少有人会这样唠叨地关心她了。

年少时不知父母心,屡屡嫌这儿烦那儿的,如今懂了明白了,却已然物是人非。

倘若不是情真意切的关怀,又岂会有人愿意多费口舌?

“和尚啊……”姜昭倚着榻头的秋色软枕,轻轻呢喃一声,眼底融下了一池暖水,“我时常感谢上苍,谢他让我识得了你,若无你……若无你……”

她缓缓停了声。

姜昭想着,若无这样好的人一直伴着她,她又该是如何光景?兴许是孤身一人在这政治漩涡里苦苦挣扎,又兴许在历经跌宕后磨灭了心志……

她垂眸饮尽散着热气的姜茶,忽而意识到原来在孤身苦斗时,总有一个人伴着,是何等幸事。

“殿下,没有什么‘若无’,遇见便是遇见,识得便是识得。”

身在珈蓝殿堂的僧人,面对诸多佛陀,缓缓放下了持珠。

他温声:“缘起而动念,既定之事又岂有‘若是’之说?”

正如他……正如他也从不曾、从不敢想过,在万相灵宫十年如一日的生涯里,若无姜昭长伴,又该是何等寂寥。

适时,珈蓝殿外有僧人求见,说是三清观有道师请求论道,而此人自称是华丹真人。

止妄缓缓掀开眼帘,眼底微波轻涌,似有莲华在眼波中翩然摇漾,他再度拾起持珠,起身走出珈蓝殿。

华丹真人,名唤顾九思。

正是传言之中蛊惑君王痴迷道术、无心朝政的妖道,也正是惹得君王与姜昭多次不睦的祸端。

国寺的珈蓝殿外,止妄手持念珠,朝着那身着月白袍的道人微微行了佛礼。

那道人漫不经心地掀起眼皮,遥遥望来。

他周遭是僧道一众,此行受三清观所托来此会一会这西域而来的法师,却不想仅此一眼,便从此人身上瞧得了日后的佛法传世之命。

传道渡恶,泽披众生。

顾九思修习相术多年,却也并非全然偏信相术之人,然而此时此刻,见这西域法师姿容清俊秀逸、不似凡俗,于雪色天光中静若莲花,这等华光宝相之下,竟也生了几分忌惮之意。

他当即敛了容色端正仪态,亦朝止妄行了个道家之礼。

这一场论道,设立于国寺的珈蓝殿前,因三清观请来了这颇受君主喜爱的华丹真人,又想着借此打压禅宗,便有意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如今偌大的国寺,宾客如云,竟如昔年香火最为鼎盛之时,其中也不乏朝中显贵。

寺中僧众在待客奔走间,穿梭过此人海,心里也难免有了些许惶惶不安。毕竟近来洛阳佛道相论越多,却近乎是败多胜少,倘若此次国寺介入也无法扭转颓势,此后洛阳恐是道家独得香火了。

一小僧在止妄身侧点上了檀香,青烟如轻薄至极的云纱般,将那团蒲上的秀色法师笼在其间,他的目光清清浅浅地扫来,似殿中神佛宝髻之上的明珠。小僧略为晃神,在迷迷糊糊间,竟忍不住朝止妄道:“此后洛阳禅宗的盛衰,全已付于法师今日尔。”

止妄合掌一礼,却不言一语。

他的余光已瞧见顾九思身前的香燃起,不过片刻,二人身侧的香头折落,灰烬飘散。

周遭骤然一静,只待二人开论。

顾九思道:“听闻法师自西域佛国而来,敢问读过中原几许书?”

止妄闻言,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浮过宫中藏书阁的那些经史子集。

昔年姜昭聪敏,与宫中先生争论儒道名家之言,先生被这公主扰得不胜其烦,便斥她“经史子集不曾读过几分,便以鄙陋之见曲解名家之言!”那心高气傲的公主自是听不得这般话,便将自己关在了藏书阁中,苦读了许久,誓要将这先生论倒才罢休。

第74章他是她的佛陀

“略通一二。”

止妄每每回忆这些与姜昭有关的事儿,心中不免就生了笑,他缓了缓,朝顾九思如是道。

然顾九思见他神色怔忡,半响才肯答复,便以为这位西域法师兴许是不善中原的学问,心下倒有了几分算计。

日晖之光流转,在此二人的衣袂上几经浮动。顾九思的目光流连过寺中画壁,笑而道:“中原有一苏姓学士,曾住寺中,留一诗云:‘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法师以为,此境界如何?”

顾九思口中的苏学士为前朝的诗词大家,因作下此诗而入禅宗,号为居士,在中原禅宗与诗坛上被列为以诗入禅的第一人。

以此为论道之题,也着实是刁钻。论坛外的众人各有窃语,多是觉着此题不好品评。

止妄稍一思量,不急不缓:“贫僧以为,苏学士之诗气势不俗,却是好诗,然于佛门学问中却实乃门外汉之论。”

顾九思抬了抬眼皮,心说这和尚倒是好胆色。“法师有此高见,不若就此谈一谈是如何见解?”

止妄道:“苏学士的诗意以溪声作为佛陀说法的声音,以山峦作为佛陀的法身,皆有所寄托之物,倘若不闻溪声,不见山峦,当如何?”

“若见万物,万物即是佛,若不见万物,佛亦在心中。苏学士诗中,已有几分着相了。”

顾九思拊掌道:“甚妙。”

止妄望着他,温声:“近日贫僧拜读道宗之作,有诸多不明之处,不知道师可愿解惑?”

顾九思抬手:“法师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