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书屋 - 耽美小说 - 藏龙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

分卷阅读56

    和这是什么意思!居然还串通陆倾一起把他关在了研究所,整个与外界彻底隔绝?别说景丞了,他连小哲顾一只都联系不到!好在抽风的季大少走之前还留话说了会雇人帮他看店喂猫喂鱼……

研究所到底是陆天择从小长大的地方,陆倾除了动不动凶他恐吓他拿他当杂役使唤之外也没什么让人不能忍受的,陆天择连逃跑的激情都没有,实在是小时候失败次数太多已经彻底心灰意冷了。

不过还真是有够无聊的,想想陆倾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这地底下窝着……也真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陆倾的研究项目从来没瞒着他,陆天择知道陆倾一直在做一个项目,中间阶段性的小研究特别多,类似“人类性格与大脑构造的关联”,“思维的物质基础”或者“大脑切片分析”等,其中每一项又可以往下深究,比如“思维的载体如果是脑局部神经元的活动,是否可以将其完全对应为二极管传导,从而复制出由机械组成的拥有完全同样思维的机器大脑”。

好像是造生物机器人之类的?

陆天择的技能点都点到了编程方面,生物工程这块则完全由陆天哲继承了陆倾的衣钵,所以在此之前陆天择完全是当科幻故事在听小哲的各种实验研究,从来没有深思过这个项目的最终目标到底是什么。

但弥赛亚毕竟是弥赛亚,被迫在研究所关了一个多月,哪怕并没有特意探究,他也很快从各种零零散散的信息中拼凑出了项目的全貌,这个异常庞大且复杂的项目概括起来甚至只需要五个字——

复制一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你猜复制的是谁?

今天还有一章,下章有点学术,你们看个大概就好,重点在最后!

☆、偷窥被雷劈

作者有话要说:  没看懂的看这里!

雨雨是科幻考据党,科学资料都是查了好久查到的,试验都是真的!有据可查的!=-=

不过这章没看太懂没关系,你们只用知道:

1、克|隆人不一定会跟之前被克|隆的人有一样的思想和性格,所以陆倾正在研究怎样才能让“复制”出来的人跟之前的人的性格想法一毛一样!(你们马上就会知道陆倾为啥研究这个!)

2、这个复制人的实际命题是:怎样复制人的思维?

陆倾是在进行硬件方面的复制,比如逐个将细胞替换成二极管;而陆天择是进行编程方面的,让程序有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一个样本(比如某个真人)每次做出的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逻辑,从而变成模仿对象的思维复制品,就想小婴儿慢慢学会判断对错一样!

好了,懂了这两点就不影响看文了=-=

陆倾想做的,不仅仅是制造人工智能,而是复制一个真正的,会像人类一样思考,拥有感情的“人”。

这跟信息科学界一直想制造强人工智能有些异曲同工,但又不尽然相同。

信息界广大群众们显然一直很关注弥赛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动作,毕竟这个人开创了太多不可能,似乎永远都在给人惊喜。

T/T上甚至有不少人去给那个唯一的黑马夹戳私信,询问他关于类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的看法,陆天择为了不被私信淹没其实早已给他的私信箱设置过敲门口令,只有能够破解或对上口令的人才能够发信成功,但就算如此他还是被烦得不行,只好公开发了个说明帖——

相对来说,陆天择是支持“反逻辑”轮的,他不认为能找到简单和通用的原理(如逻辑)使AI(人工智能)达到所有的类人智能行为。所以在他找到“给机器灵魂”的计算法则之前,不会发布任何人工智能程序。

陆天择和陆倾的初衷是一致的,但两人的着手方向却迥然不同。

这就好比制造电脑,陆天择研究的是cao作系统,他不喜欢Windows烧内存的运行方式,所以想另辟蹊径地写出Mac;而陆倾研究的是硬件设施,内核革新,机身减负,有效散热,以及Retina显示。

但两人的思路却又不谋而合,陆倾想要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复制人的大脑构造,陆天择则想到了人从出生起什么都不懂到一点点形成自己世界观的学习过程,如果有一个能够自行接收真人逻辑的源程序,他可以根据模仿对象的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逻辑,这个源程序是否可以变成那个模仿对象的“思维复制品”呢?

陆倾和陆天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拷贝一个真人的思维方式来创造“会思考的机器”。

或者说是,创造一个“人”。

我们通过复制鸟类翅膀而造出了飞机,通过复制蝙蝠发声系统而造出了声波检测,为什么没想过复制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人类”呢?

那当然是有人想过的!

而且想的人还不少!

科学家们后浪推前浪……真正的前“扑”后继。

陆倾不让他与外界联系,陆天择闲得发慌地看了看陆倾的阶段报告,很快被他的这个项目勾起了兴趣,干脆开始读之前的实验记录和项目进程。

陆倾对他根本不设防——当然很有可能是知道设了也白设所以干脆就不设了——陆天择因而得到了很多他之前从未从那个方向考虑过的奇妙思路。

人的思维到底是什么?

思维是一种类似灵魂一般的无具象存在,还是原本其实应该拥有物质基础?

如果把思维想象成某种神经波动——神经传导,产生基于物质传导编译的某种“数据流”,用电磁脉冲替换这种生物数据流,二极管替换神经细胞,是不是就能构建出一模一样的“神经网络链接”,成功复制“人脑”?

毫无疑问,思维可以无物质媒介传递,比如我可以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但我也可以把它们写到纸上,画成画,作成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甚至超越人类生命本身而存在。

陆倾认为,在思想发源的阶段,“思维”应该是有生物基础的。

在脑组织银染方法出现之前,人们认为信息是由单个脑细胞储存的,像是用盒子装东西那样,不同细胞储存着不同的信息,需要的时候就取出来用;不过在那之后,技术革新让大家得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突触连接,科学家们便越来越倾向于,思想和神经活动,甚至是人的性格之类,更多的是神经连接网络的模式所决定的。

陆倾的实验已经证明思想和精神这些东西拥有生理基础,当然,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著名的“裂脑人”实验(大脑中部胼胝体被切开后,人一半的身体无法利用另一半身体所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