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书屋 - 耽美小说 - 天下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

分卷阅读28

    活过一段时间,可那是数百年后的北京,古建筑已经被拆得差不多,到处都是水立方、鸟巢这种“高端科技产物”,长安街上一遛,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已经很难感受到古都的氛围。

然而此刻,他正站在明代的北京城门前,看着这座自金代便成为国都的首府,历经岁月洗练,纵然城墙上青苔斑驳,却掩不住泱泱气魄,也正是这座城市,记载了中国将近一千年的兴衰荣辱。

而今,又有一个叫赵肃的无名小卒来到这里。

也许会金榜题名,也许会名落孙山,像无数举子那样黯然返乡,但无论如何,我都会记得这一刻,记得自己曾经也有豪情壮志,想要凭一己之身去改变历史。

赵肃抬起头,望着巍峨的城墙,默默道。

“想什么呢!”肩膀被拍了一下,赵暖嚷嚷:“真像个乡巴佬进城,看傻了?”

他的话引来不少路人注目赵肃,也都露出嘲笑的神情。

赵肃心情甚好,也不回嘴,只懒洋洋道:“我在想,晚饭吃什么好。”

赵暖见陈洙笑吟吟地望着他们,便对他小声嘀咕:“他是个黑芝麻包子,面白馅黑,你可别光是笑,到时候被他卖了还帮他数钱。”

陈洙扑哧一笑,辩解道:“少雍这是胸怀丘壑,心中自有乾坤,所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赵暖摇摇头哀叹:“完了,你才认识他多久,这就完全倒向他那边了,一个赵少雍就够厉害了,往后对着你们两个,这日子可怎么过!”

他顾着耍嘴皮子,也没注意陈洙脸上的不自然。

三人在京城逛了数日,终于在地安门附近找了处宅子,附近离商贸集市不远不近,正适合潜心读书,赵肃询问了陈洙的意见之后,便决定租下这里,正巧院落宽敞,有好几间房,三人各居一间,可以互不干扰。

鉴于两个书童都不会做饭,陈洙又另外雇了个老妇负责几人三餐,只负责做饭,按月领工钱,不必在此居住。

方便是方便了,但做饭的人手艺一般,仅仅停留在可以吃这个水平线上。另外两个人只能指望赵肃心情好的时候炒上两三个菜,又或者偶尔上食肆饕餮一顿。

平静的日子过得飞快,很快便到冬至。

对古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甚至有“大如年”的说法,朝廷会在这一天休沐,民间也有各式各样的祭祀与庆祝。

陈洙是个肯下苦功的,放在现代,就是每个老师都喜欢的那种学生,所以这种节日,他自然也是不凑热闹,照例闭门苦读的,但赵暖却看不过眼,将他与赵肃两人强拉了出来。

“过节就该有个过节的样子,小心把脑子读傻了,来来来,让兄弟我带你们去见见世面……嗯,咱们是先去万花楼好呢,还是醉梦楼好?”

怎么听着都像青楼楚馆的名儿?

陈洙跟在后面苦笑,反倒是赵肃一派闲适:“既来之则安之,不要愁眉苦脸了,就当是散散心嘛。”

陈洙摇摇头,诚恳道:“我可不像少雍你这般天资聪颖,听说你是十三岁起才开始读书的,短短几年便有如此成就,我拍马也赶不上,只希望勤能补拙了。”

赵肃哑然失笑。

别人都觉得他是天才,可谁又知道他每天都看书看到多晚,即便如此,他也恨不得一天能多出几个时辰。

三人来到东安门外,一眼望去,灯市如昼,仿佛延绵到天边,连半个北京城也照亮了。

这样的节庆,平日里很少出门的大家闺秀也在家人陪同下出来赏灯。

游人如织,接踵摩肩,盛况可想而知。

赵暖惊叹道:“不愧是天子脚下,跟这一比,长乐简直就上不了台面啊!”

在赵肃听到这句话的片刻之后,他回过头,无奈地发现自己跟另外两个人已经走散了。

幸好不是大热天,三个人也都是大老爷们,不担心被人拐走。

赵肃顶着一张被寒风吹得快僵掉的脸默默吐槽,一边随着人潮的方向漫无目的地逛着。

“你这个怎么卖?”

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偏生问话的语调又显得老成,让人忍不住发笑。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说两个问题——

1、明代嫡庶之分

明朝嫡庶之分是很鲜明的。

虽然律法上说“嫡庶无别,诸子均分”,但说是一回事,具体实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现代法律还禁止重婚呢,但实际上包二奶的又哪里少了,只因为没有领结婚证,就不触犯法律了?

别的不提,就拿明朝庶子考中进士的比例来说。

嘉靖35年,进士共305人,其中庶子才19人。

嘉靖41年,进士共299人,其中庶子24人。

万历8年,进士共302人,其中庶子19人。

这个差别巨大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嫡子和庶子的受教育环境与待遇是有很大差别的。

连朝廷藩王继承,也是嫡子优先,没有嫡子,才轮到庶子。

在士人阶层,如果你是庶出的,那么很有可能会娶到一个庶出的女子,别人看你的眼光也会跟嫡子不一样。

作为主角,赵肃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成长出来的。

写文的时候,我只是尽量做到贴靠历史,但不是全无破绽,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不过有人说我的文是棒子剧,这帽子扣得太大了,恕不接受。

要知道古代朝鲜李氏王朝的一切制度基本也是抄明朝的。

2、关于赵肃会不会娶老婆的问题,我现在已经有了安排,尽量看起来更加合理,又不会觉得膈应,至于啥安排,先不透露,要相信俺,嘿嘿。

第15章

“承蒙惠顾,三文钱一根!”

“这个颜色太老,最多只值一文钱!”

“我这摊子是小本经营,恕不还价!”

“我手上这根,明明比其它的都小,怎么就要三文钱了!”

“这位小公子,我看您衣着华贵,不至于连两文钱也给不起吧?咱做点生意也不容易啊!”

“一定要三文钱?”

“是的!”

“那我买二十根,给你二十文好了!”

“啊?”

谁家小孩这么有才啊?

赵肃听得喷饭,抬眼一瞧。

一个粉雕玉琢,裹着雪狐裘的小娃娃,正一板一眼地跟小贩谈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