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4
书迷正在阅读:怎么TM没有这对的粮!【白黑】【光时】、做雀、待到周郎回眸时、[云花/越棍/持花/竹花/双花]第一医疗兵修炼手册(ABO)、[综]造梦者、小兔子,今天你还没被吃么?、生死狙杀、和渣受HE是什么体验、【七五同人BG】反派正确的洗白方式、从星开始
,两宫太皇太后怕她压不住阵脚。李季阳一听皇太后有请,以为有什么事情呢,赶紧起来用湿布巾擦了擦手和脸,整理了一下仪容,就跟着去了后宫。后宫宴请的都是女眷,秦朝这个时候男女大防没那么严重,他进去了,几乎都认识,大家彼此打个招呼,他就去找赵姬了。其实赵姬也没什么事情要找李季阳来办,只不过大儿子都说了,她也只好让人将扶苏新得的小女儿抱来,这是去年年初生下来的小婴儿,如今已经一周岁了,正是好玩的时候,活泼好动,健康无比。依然是婉夫人所出,如今东宫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是婉夫人生的。“怎么了母后?”李季阳凑了上来。“你来抱着她,这孩子太活泼了,我这都快抱不住了。”本来赵姬还没想到办法,但是在看到李季阳的那一刻,她想到了。让李季阳带一带孩子们!反正孩子们都喜欢他,到现在东宫嫡长子一见到他就还往他身上爬呢,一见到大儿子就老实了。等到席宴结束,羸政终于高兴了,去后宫接了人回来。李季阳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回去后还弄了一个玉制的九连环给东宫两个孩子送去。只是没等他们休息,李斯就来求见了。如今李斯虽然也算是仕途通畅,可终究没能做到太高的官位,只能说是不上不下。他来,是为了他负责的那块派出去的探子,带了消息回来:他们的商队在外域遇到了“匈人”。“凶人?”羸政皱眉:“什么意思?”“是匈奴人的那个匈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匈奴人,但是长得很像。”李斯道:“应该也是跟西犬戎那些差不多。”“不,差得很远。”李季阳却出声了。在后世,他的那个时代,关于匈人的历史,曾经是一个能够极大引发民族自尊心的话题。所谓汉朝赶走了匈奴,然后匈奴又肆虐了欧洲。这个将匈人和匈奴直接挂钩的历史观点,曾经对中外学者,以及大量的网民产生了许多的误解。不过伴随着现代考古的深入,基本已经可以确定匈人与匈奴之间,并无直接的继承关系。不过即使如此,匈人的历史仍然是欧洲一段波澜壮阔的游牧史诗。关于匈人的起源,李季阳记得在考古上依然多有争议,但是从目前所发现的匈人无论是宗教仪式、风俗、政治结构、艺术方面与匈奴人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与之相对的,匈人更多的带有一些南俄以及中亚北部游牧民族的文化,因此可能匈人也是出身于这些地区,然后一路西迁到达欧洲。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匈奴人也曾经是一个强盛的游牧民族,并且他们对中亚影响极大,使得不少游牧民族狐假虎威的也使用匈奴的称呼,因此匈人在读音上类似于匈奴倒也并不奇怪。说到匈人,那么就不得不提一下匈人赫赫有名的阿提拉大帝。但匈人的赫赫威名,在阿提拉之前其实就已经威震欧洲大陆。公元四世纪,匈人越过伏尔加河,开始向西入侵顿河以东的阿兰王国。在战胜了这个原本的黑海北岸强国阿兰人之后,匈人对其进行大肆屠戮。然而匈人西侵的脚步自然没有停止在顿河,之后匈人越过顿河,开始进攻并屠戮当地的哥特人。匈人的到来,以及阿兰人的悲惨的命运,使得恐惧的哥特人纷纷背井离乡越过多瑙河,向罗马帝国寻求庇护,这也就是著名的欧洲民族大迁徙。“您……。”李斯有点不敢相信,这些知识,远在千里之外、甚至是万里之外的事情,秦安君竟然都知道,而且知道的无比详细。甚至是远在万里之外的罗马帝国,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李季阳言之凿凿,难道这就是神仙弟子跟凡人的差距吗?“不过,现在也不是扩张的时候。”李季阳道:“现在西边那里打得热火朝天,咱们也不需要现在就去凑热闹,先巩固一下自己的地盘,休养生息为宜。”其实羸政也想过,地盘现在占的很大,不过,国内现在日新月异,巩固一下也好,强大的军队,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后勤的支持。而且墨者学院那边整天折腾火器,这个月出个秦朝六号,下个月就有可能研究出秦朝七号,下下个月,八号又出来了,一次比一次好,秦朝军队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现在的确需要缓一缓进度,发展太快,也很让人措手不及“可,三五年之内,与民生息。”难得,这句话从秦始皇的嘴里说出来,他一直是希望看到秦国的疆域无边的人。各支商队除了赚钱之外,也负责探查周边动静,但凡是大型商队,都是有背景的,不过羸政跟李季阳是表示支持的,无商不通啊!只是李季阳看到了李斯,就想到了历史。正经历史上,羸政执政之后,各种流言纷扰,而且还有一些自然现象,不论是干旱还是下大雪,都够闹腾的,动不动就说秦始皇遭了天谴,各种方士也层出不穷。可是自从李季阳横空出世,秦国乃至天下,方士都无影无踪了!细想一想也是,秦安君的师父就是个神仙,什么方士敢在神仙面前张嘴?原来各国的方士,随着秦国一统天下也都跟着消声灭迹了,偶有骗子想行骗乡里,村人就一个要求,跟老神仙是没法比了,你只要升空一米,大家就当你是神仙!谁能无缘无故,就升空一米?别说一米了,就是半米都难好不好。骗子没那个本事,村人就不认你是神仙!再加上义务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有了知识,开启了民智之后的秦国人,并不愚昧犯蠢。各地也陆续有开医馆,每个村子里都有两个村医,而且上行下效,上头的人都是烧了开水晾凉了喝,爱干净,讲究卫生,还有人传言,说贵人都这么生活。下头的人也跟风,最后这股风终于在民间传开。加上布匹如今并不紧缺,就算不能绫罗绸缎的穿上身,起码棉麻的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引进了棉花之后,在太原郡那边大量种植。这个棉花如今不好定位,因为是新品种啊,所以普通的平民都能穿戴。中的一句话“不畜无牲,不田无盛,不蚕不帛,不织不衰”意思是“百姓中不饲养牲畜的人,祭祀时不能用牲,不耕种的人祭祀时不能用五谷,不养蚕的人不能穿帛制的衣裳,不织麻的人办丧事的时候不能穿衰麻孝服。”所以棉布和棉花没有定位,却是方便了普通大众,都能穿嘛,因此,陇西原本人烟稀少,年年都